再見,溫哥華;再見,英國

Next

頭一個「 再見」是向加拿大溫哥華的弟兄姊妹 、主內同工、優美景色、佳肴美食等 等說「Goodbye」。執筆寫稿時,正欣賞溫哥華的藍天白雲,享受著燦爛的陽光。但當你 閱讀這分享時,我們一家人已離開溫哥華,身處英國了。故此第二個「再見」是要向闊別 二十四年的英國僑胞說「再次見面 」。

三十年前我曾到英國求學,落腳於當時頹垣敗瓦的 Birkenhead(利物浦對岸的船塢 市鎮)。當年為了兩餐一宿和學費所需,於是寄居外賣店,課餘兼職店裏雜務,每年暑假 還要在餐館當全職侍應。六年下來,熬過預科和大學課程之餘,也同時體驗到居英僑胞的 普遍生活情況。他們大多在餐館或外賣店付上一生努力 ,每天工作十多小時,每週七天 , 在廚房和店鋪中營營役役,但最終也是兩手空空離開世上。留下的可能是一家店鋪和一生 積蓄,供後人生活有所保障而已。然而正如《傳道書》所說:「一代過去,一代又來... ... 日頭出來,日頭落下... ... 已有的事,後必再有,已行的事,後必再行。」子孫所作的也只 是重複上一代的艱辛勞苦,所經營的一切事和勞碌都是虛空,「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」, 活著沒有聽聞福音,不知道耶穌的救贖,沒有經歷神的愛,沒有永生的盼望。而且相比加 拿大,僑居英國的少數族裔所佔比例更為稀少,居英華人被視為二等公民的情況更甚 。我 在英國生活時也曾數次受到歧視和侮辱,所以大學畢業後也不想留在英國,一不想做二等 公民,二不想過那種日復日,年復年的疲勞苦悶生活。當然英國政府亦不像加拿大般,讓 留學生畢業後有機會找工作、居留或移民。這樣,我便返回香港工作 。

後來在香港工作的十多年中,漸漸對中國近代史和華人教會歷史略有認識,便明白 到香港在上一世紀因被英國管治,才讓香港人倖免於中國內地翻天覆地般的動盪和苦難。 當時不知多少外國宣教士和傳道人逃離中國,移居香港繼續福音工作,教堂和基督教學校 如雨後春筍般植根香港,不同宗派的神學院也紛紛成立 。如此我們不單有機會認識耶穌和 接受福音,華人神學教育也得以在香港發揚光大。

在香港出生和接受教育的我,對英國的感受委實矛盾。 一方面若不是當年大英帝國 的殖民主義,香港也不會被割讓而與祖國分離,毋需受異族管治,我也大可不必花時間學 「寫雞腸,講番話」。另一方面 ,港英政府確曾培育不少社會精英,也曾有多位港督真心 為港人謀福祉、定良策。經過超逾一世紀的耕耘墾殖 ,把香港建造成國際大都會。 雖然英 國並非居功至偉,港人勤勞拼搏的精神才是關鍵。然而 ,英國對香港確有不能抹煞的正面 影響。俗語說:「生娘不及養娘大」,體內雖流著中國人的血,但卻是喝用英國人的奶長 大。是以今天對這夕陽帝國仍有一份感情,更何況福音得以在中國傳播,我們還應感謝戴 德生、馬禮遜等從英國來華付上一生的傳教士。再者 ,因我曾在英國求學,正如很多曾在 加拿大留學而對加國產生感情的移民一樣,我也掛念英國的風土民情,更寄掛當地華人對 福音的需要。

上一世紀因中國的政治動盪,無數華人僑居海外。這猶如初期教會的情況,信徒在 耶路撒冷受到迫害,於是遷徙至猶大以外各地,福音也因此而傳開。今天華人也因著種種原因而散居全球,單在英國就有超過三十多萬,但其中只有百分之三是基督徒。神今天既 然在經濟上、學識上、資源上、靈性上,賜予華人信徒莫大的恩典,也將華人分佈全球, 我覺得這是華人承擔將福音遍傳地極這使命的上佳時機。而神在祂的計劃中差遣我再次重 返英國這荒漠的土壤,將祂 的愛澆灌其中。我和家人在二零零六年六月十八日啟程前往英 國,透過基督教華僑佈道會的安排投入宣教服侍,為主繼 續盡上一分力。

離開加拿大的溫哥華這被譽為全世界最適宜居住的城市,內心確實依依不捨!畢竟 在此生活十年之久,離開一班我所牧養的弟兄姊妹, 離開一班並肩作戰的同工,離開這熟 悉的城市,大兒子離開多年的同學好友,遷往英國重新適應,所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。然 而,聖靈在內心的感召,促使我 們踏上這嶄新旅途。 深信神在祂選召的僕人身上, 有不同 的使命和不同的計劃,在此衷心邀請主內肢體為我們前面的道路禱告,也邀請你在經濟上 參與我們的宣教事奉,好讓我們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。